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模范机关

市民政局:抓实“四个坚持” 争做“四个先锋” 全方位推进“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模范机关创建

近年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目标,以打造“四个先锋”为抓手,坚持在理论武装、组织建设、队伍提升、履职担当等四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守初心、担使命的强大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模范机关创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等,并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一、坚持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学细研、学通悟透的“领学先锋”

一是紧盯“学习大纲”。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百年大党面对面》《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必读书目为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对党忠诚教育、过党员政治生日等主题,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党组书记上党课等学习教育活动。

二是聆听“名师讲座”。邀请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讲师团、市基层理论宣传“千军万马”宣讲团成员等,为党员干部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党百年成就与经验 铺就民族复兴之路》等专题党课,不断扩展学习广度、延伸学习深度。运用“学习强国”、福建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发动党员干部收听收看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等名师名家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理论学习不断达到新高度。

三是用活“课外研学”。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罗源百丈指挥部、马尾潮江楼、吴孟超院士纪念馆、闽清县二都党支部旧址等,通过瞻仰红色遗迹、重温革命历史、聆听先烈英雄事迹等,使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做根基强劲、行稳致远的“先锋堡垒”  

一是“唱响”党建品牌。立足民政特色,持续深入推进“红色领航”“双百”创建等活动,局系统先后孕育培塑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欢笑银铃党旗扬”等9个“优秀党建品牌”,4个“优秀党员活动场所”,3个优秀党建文化示范长廊。依托党建品牌,积极打造“党建+责任田”“党建+共建”“党建+社工+义工”等新机制,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二是“加速”提档升级。以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秉承“扩大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推动后进支部”的建设思路,抓实星级定级,完善党支部“达标创星”,使各基层党支部干有方向、行有目标。通过分批次统筹推进支部“达标创星”工作,全面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已评定五星级支部6个、四星级6个。

三是“浓郁”志愿氛围。以主题党日为依托,逐步构建服务为先、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先后组织开展“双联双扶”助力乡村振兴、村植千树、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捐赠资金10余万元。踊跃参与“我为党旗添光彩”无偿献血活动,3年累计参与献血250余人次,献血量达2万多毫升。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持续助力移风易俗、扶贫助困、“护河爱水,清洁家园”、平安综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来,局系统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多场,参与党员200余人次,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2000多元,慰问困难群众10人次、发放慰问金5000元。落实近邻党建“三个清单”,完成近邻党建项目清单45项,形成共建清单11项,认领问题清单46项,充分展现了为民新形象,彰显了爱民新风采。

三、坚持打造过硬队伍,做唯实惟先、锐意进取的“硬核先锋”  

一是配强“领头雁”。紧盯基层党组织“关键少数”,围绕“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标准,统筹“选、育、管、用”,切实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目前,局系统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达100%。同时,积极推行支部书记轮训制度,每年至少组织开展支部书记培训1场,推动实现素质明显提升、能力显著增强。今年6月,局机关党委与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联合举办党支部书记对党忠诚教育培训班,40多名支部书记参加培训。

二是树好“排头兵”。探索业务骨干与党员干部“双培养”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定“责任田”,推动党员向业务骨干转变、骨干向党员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党员素质提升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局系统先后涌现出省劳模林晖、省优秀共产党员陈燕清等先进典型,并有2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4名市劳模、2名市三八红旗手等。

三是聚力“传帮带”。加大后备干部培育与储备力度,制定印发《福州市民政局关于落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制度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局系统138名青年干部编入8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定期组织研讨交流、专题报告、读书分享、参观教学、现场观摩、社会实践等,将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注入青年干部日常工作和学习,确保青年干部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今年来,局系统已组织开展青年理论学习30次,交流研讨15次。

四、坚持深耕主责主业,做履职尽责、为民谋利的“民生先锋”

一是做实兜底保障。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挂钩机制,2022年4月1日低保标准再次上调至每人每月880元,保障水平居全省第一。巩固提升困难群众“漏保”“漏救”问题点题整治成果,截至目前,6.93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保障范围,发放低保金和特困供养金2.8亿元;实施临时救助934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753万元。在全省率先出台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帮扶制度,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全市7万余名低收入人口信息及时纳入监测预警范畴。

二是做细关爱帮扶。开展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福蕾行动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留守困境儿童定制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假期关爱工程、心理健康工程等。今年以来,省、市、县合计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全市3000余名留守困境儿童受益。调整提高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至每人每月285元,比省定标准(99元)高出近2倍;生活困难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补贴标准分别提升至119元、99元。今年共发放资金约7913.9万元,惠及3.8万困难残疾人和4.7万重度残疾人。

三是做优便民举措。持续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改革,推行社会组织场所使用权证明事项容缺受理,全力服务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截至目前,市民政局行政许可即办比例达100%,行政许可全网办占比达100%,一趟不用跑比例为98%,全事项“即办”事项比例达97%以上。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全市通办”,展现为民服务新效率。

四是做精养老服务。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幸福颐养标杆。2022年省、市计划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15个、长者食堂(助餐点)70个。同步推动长者食堂建设规范化,将其纳入市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管理,老人凭借“银龄福卡”,即可享受就近用餐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人助餐点173处,餐位总数7198张,年均供餐服务141.2万人次,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成为现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