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文选

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导读:
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当前,在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我省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和“海西应先行”实践载体,通过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持续推动科学发展实践。
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落实,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实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一定的领导责任,掌握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决策权,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思路、工作安排、工作进展、工作成效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是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否具备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今年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同时,我们又面临着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难得机遇,面临着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历史机遇,面临着中央出台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措施的政策机遇。在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我省各级领导干部紧紧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齐心协力,周密部署,积极应对,卓有成效。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也确有少数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贯彻不力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高等问题。因此,提高实践能力,首先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素质和水平问题,也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上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科学性,来自思想上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科学性。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通过学习,进行理论武装,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
——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按规律办事,坚持从实际出发,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以造福于人民。学习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为从根本上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供思想保障。
——必须学习现代经济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了解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认识市场机制和基本功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当前,尤其要学习国际金融知识,增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本领。
——必须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要认识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了解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还要学习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积极探索通过自主创新突破重大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
——必须学习社会管理知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化,矛盾复杂,风险加大,社会整合和调控的难度提高。要学习社会结构演变规律的知识,注重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动化解社会矛盾;要学习当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知识,学会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积极应对和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还要学点社会心理学知识,合理引导社会行为预期。
——必须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首先要学习宪法,树立牢固的宪法意识,增强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基本法律素质;要学习各类实体法律,提高在法律框架内推动各项工作、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努力把科学发展观和相关知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坚定意志,谋划推动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正确思路,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政策措施。
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各级领导干部在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应当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规划未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要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审时度势,用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中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从大量信息中捕捉目标,识别“势”之真伪,权衡利害得失,并在认识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组织指挥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最佳的态势实现工作目标。而要做到审时度势,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新形势下对时局和态势的深刻洞悉力,在严峻挑战面前,实现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取得成功。就福建而言,应当通过开展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四求先行”大讨论,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在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等重大问题上进一步提升认识,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切实增强先行的信心,立足自身,共克时艰,锐意进取,创出一片新天地,使“四求先行”能持续较快地推进。
二要科学决策,统筹协调。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和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决策水平、防止决策失误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规范化、程序化的决策制度,真正使决策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决策的实施,应当坚持统筹协调。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中,做到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兼顾各方、综合平衡。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善于抓住关系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着力推进,抓出成效。当前,特别要结合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统筹协调,始终注重扭住发展,始终注重力求先行,努力实现扩内需、促开放、重民生和求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双赢,既为当前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经济发展再上台阶创造条件。
三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我国我省的影响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尤为重要的是抓紧达成共识,并迅速成为共同的行动。达成共识、共同行动,靠的是及时深入的沟通。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第一线,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倾听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在这方面,省委、省政府身体力行,始终注意强化惠民为民举措。在财政收入总体不宽裕的情况下,2008年度新增的省级财政收入24.43亿元主要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全省共落实办实事项目1.8万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5万件,一批民生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四要改进作风,求真务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求真务实,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求真务实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它本身就是求真务实的理论结晶,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求真务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不论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的准确把握,也不论是确立正确的思路和制定正确的决策,都离不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方法。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一文中,批评一些党员“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 “在关心群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存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指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新挑战,就难以肩负起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使命。”因此,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包括求真务实在内的良好作风,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当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努力在改进作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
总之,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只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和“海西应先行”实践载体,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持续推动科学发展实践,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就会大大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就一定会建设得更好更快。
(作者为省委党校教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