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胡锦涛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按四位一体布局的要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长期探索的结果。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共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中共十六大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四位一体布局的战略思想更加明确。这一战略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的认识。
绿色GDP?绿色经济GDP的简称。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称可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概念。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提出。可分为总值与净值。总值即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净值即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组提出的绿色GDP为: GDP扣减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自然部分的虚数从下列因素中扣除:(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2)自然资源的退化与配比的不均衡;(3)长期生态质量退化所造成的损失;(4)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5)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6)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从下列因素中扣除:(1)由于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2)由于失业所造成的损失;(3)由于犯罪所造成的损失;(4)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状况导致的损失;(5)由于人口数量失控所导致的损失;(6)由于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绿色GDP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对自然的负面效应越低,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度越高。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DP中扣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有力的推动。同时,绿色GDP核算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增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循环经济?亦称“经济(或产业)的生态化转型”。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