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率领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赴福州市调研。调研中,卢展工强调,新的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的良好机遇,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调研中,卢展工充分肯定了福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他说,一路走来,福州市给我们的感受是:有增强,就是这五年来综合实力有所增强,经济社会、城乡发展的主要指标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经济社会、城市农村统筹协调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有变化,体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上,还体现在融入全局、提升层次、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等方面,已经发生的变化和今后变化的趋势,令人振奋;有提升,体现在城乡建设的品位层次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条件不断完善上,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提升上,体现在依海、依港发挥省会城市枢纽作用上,体现在教育、科技、文化的内在支撑上;有改善,就是在与民生有关的许多方面持续改善,体现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体现在衣食住行医教业,体现在和谐安稳序保权等方面,不仅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在就业保障、社会秩序、安定稳定和权益维护等方面都有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福州市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对海西战略的理解和实践,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所奠定的基础和广大干部群众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韧劲,得益于长期以来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
卢展工指出,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机遇和风险同在,希望和挑战同行。这次调研启示我们,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仍然要坚持“四求先行”,并不断赋予丰富的内涵;仍然要坚持“四个重在”,在实践中实干实效;仍然要坚持“四责要求”,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仍然要按照“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乘势而上、有所作为”的要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积极作为。要做到——
提升思路求作为。国务院《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海西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这要求我们努力提升认识、观念、境界、思路和工作要求。提升思路突出的就是解放思想、“四求先行”,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央的要求,能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升思路突出的是准确站位、融入全局,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精心谋划求作为。就是在提升思路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的要求,研究、策划、规划、部署海西建设,通过精心运作,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意见》。这就要求我们认识优势、发挥优势、整合优势、创造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基础,不断拓展外延、深化内涵,真正形成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纵深推进、连片发展态势。
突破重点求作为。就是要认识重点、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这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所作为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突出省会中心城市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要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要突出改善民生的重点,坚持雪中送炭,集中财力办大事。
艰苦奋斗求作为。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5年多来的实践和福州市近年来发展的实践,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做,在于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实干实效。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动力,是我们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的作风保障,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求先行的关键所在。
卢展工希望,福州市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凸显省会中心城市在海西建设布局中“重”的地位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和气势,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推动福州市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2009年7月13日《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