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市委全体 (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务实高效。特别是会议作出了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重大部署,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有利于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推进福州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今天上午,杨岳书记已对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作了全面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主要围绕发展县域经济、都市现代农业以及做好当前工作,强调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县域经济发展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这次全会上讨论的文件,立足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从更高的层面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重要举措。当前,总体上县域经济已在福州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去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47.6%,县域经济工业产值更是占据了全市的三分之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仍然偏小,二是发展不够平衡。从经济总量上看,2012 年各县 (市)中经济总量最大的是福清市,GDP 为610 亿元,但是与晋江市的1223 亿元相比,只达到晋江的一半;财政收入也是如此,2012年各县 (市)中财政总收入最高的是闽侯县,为62.93亿元,而相比晋江市的161亿元,相差了近l00亿元。县 (市)之间发展也不够平衡,2012年GDP最高的县 (市) 是最低的县 (市)的6倍,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是最低的11倍,规上工业总产值最高的是最低的44倍,悬殊很大。面对现实,我们既要正视差距的存在,更要有“差距就是发展空间,也是发展动力”的意识,进一步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切入点和工作重点,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主动融入福州新区发展求作为。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是传承和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主攻方向,对于壮大县域经济、实现福州赶超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县 (市)要围绕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工作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找准定位、瞄准目标、寻求作为,切实把这一重大战略执行好、落实好,并以此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要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从福州来看,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最核心的要务,产业薄弱是县域经济不够大、不够强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抓住产业这一关键,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创业,广泛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业,鼓励本地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加快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一定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各县 (市)要进一步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只要各县 (市)用心发掘,精心培育,坚持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培育形成有自身特色、有突出优势的产业集群。
三要加快创新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要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机制,目前全市22家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有三分之二分布在各县 (市),普遍存在配套不够完善、建设发展不够快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创新市、县 (市)两级投入机制,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为夯实县域经济提供良好平台,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要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金等问题,更加积极地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林地、山地、宅基地的确权流转,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句括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农业、林业金融抵押品创新。要创新人才导向、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到困难地区任职挂职,逐步提高在困难地区工作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待遇,努力营造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赋予县 (市)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更好地激发、调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市里已经下发了开展新一轮简政放权工作的通知,市直有关部门要抓紧对现行的审批事项作进一步梳理,再取消、合并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
四要围绕“人的城镇化”提升“大城关”、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当前扩大内需、拉动投资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着力点在于提高内在承载力,以达到百姓富裕和农民转型的目的。要围绕推进 “人的城镇化”,进一步抓好“大城关”、小城镇的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提升。要大力推进县城和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进一步规划先行、注重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征、人文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县级中心区,提高集聚人口能力。要重点推进13个省级、市级试点小城镇建设,积极打造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要依托区位条件和生态、历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商贸集散型等特色城镇,并以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活动为载体,把特色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五要深化与拓展县 (市)区对口协作的层次与内涵。这次省委全会研究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把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实抓好。我市除了永泰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外,闽清等县也属于发展薄弱地区,每个县 (市)区也都有相对薄弱的乡镇、村。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县 (市)区对口协作机制,丰富协作内容。尤其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挂钩、对口帮扶、园区共建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担负对口协作任务的较发达县 (市)区要在资金帮扶的同时,加大对协作结对县的基础设施援建和产业转移力度,有效增强其自我造血能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有意识地引导本地民间资金到协作结对县投资创业,积极推动资本和资源的“结缘”。要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从政策上加强对发展薄弱地区的扶持,特别是要探索建立水资源等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向发展薄弱地区倾斜。同时,要加强各县 (市)区薄弱环节的突破。在省委全会上,尤权书记指出,每个市都有相对薄弱的县,每个县都有相对薄弱的乡镇,每个乡镇都有相对薄弱的村;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加强薄弱环节上,放在解决发展的“短板”问题上。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通过薄弱环节的突破,带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整个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关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这次提交市委全会讨论的《关于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突出了都市现代农业这一理念,因地制宜地反映了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农业发展的实际与特点,也充分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加强宣传,只要我们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都市现代农业就大有可为。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特别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要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都市现代农业具有规模化的特点,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必然有别于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效破除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瓶颈,围绕规模化这一核心,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经营联合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特别强调的是,在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既要鼓励和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又要保护农民群众的土地承包权,防止出现因工商企业大规模圈地伤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二要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园区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1家,2012年共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各县(市)也都分别建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创业园、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等各类农业园区,但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园区。因此,要大力推进各县 (市)各类农业园区提升与建设,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带。要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我市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产值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带动形成水产、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牧、花卉苗木等多个百亿产业集群。
三要强化农业装备、科技投入力度。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各类大棚10万亩,创建15家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要认真实施种业工程,加强种业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创新力度,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种业集团。同时,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四要精心打造农业品牌与农业文化品牌。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千方百计提高福州茉莉花茶、福州橄榄、福州金鱼、福州鱼丸、漳港海蚌、连江海带、连江鲍鱼等福州特色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从而提高福州农产品、福州农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要抓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整合、提升具有“福州味道”的农业文化资源,丰富闽都农耕文化内涵,创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文化品牌。
五要健全完善都市现代农业服务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尤其是源头可追溯等制度,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覆盖率达60%以上。另一方面是建设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要引导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生鲜超市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同时,要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发展冷链物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业物联网应用和农产品网上销售,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三、关于当前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有进、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 (按验资口径)分别增长13.4%、18.5%、15.1%、4.7%,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2.9个、1.5个和2个百分点。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8%,分别高出力争目标2.7个和5.8个百分点。但我们也要看到,与1-6月情况相比,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下降了0.2个、0.2个和0.1个百分点;同时,有的指标增幅还在全省排名靠后,比如,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值(1-6月)增幅都排在全省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排在全省第6位。当前,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国际贸易增速明显下降;国内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内需下滑与产能过剩问题并存,金融风险有所积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投资和消费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企业面临着新的考验,后几个月经济下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对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接照市委的部署,时刻盯紧序时进度,全力以赴稳增长,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特别是各县 (市)区、各部门对存在差距的指标要认真分析、查摆原因,逐月想方设法把差距补回来、把进度赶上去。
一要用好稳增长各项政策。近期,国家、省、市都出台了不少稳增长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都要抓好落实,把政策用好用足用活,真正发挥出政策应有的效应,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推出新的举措。
二要强化对企业的及时帮扶与有效服务。要结合开展“四个万家”活动,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真正需求,及时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问题,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三要超常规推进项目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维”项目落地工作,把促进项目早落实、快落地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来抓,提高签约“三维”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到资率,想办法让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动建、尽快产生效益。
四要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要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要坚决压缩,该关的关、该转的转,为好产业好企业好项目腾出土地和环境等资源容量。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海洋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省里明确指出,要把增量增在优的产业上、增在好的项目上、增在新的区域上。各级各部门都要接照省里部署,切实体现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四、关于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二要大力推进旧屋区改造。
三要努力抓好非法采砂整治。
四要持续加强违法建设集中清理。
五要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
六要不断强化民生保障。
七要扎实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八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安定稳定工作。
九要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工作。
十要切实做到勤政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