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文选

《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形成背景和主要框架

    一、《意见》起草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浦东新区设立之后,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又相继批准设立了天津滨海、重庆两江、广州南沙以及兰州、舟山等新区,有力地推动了所在城市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各界的极大关注。当前,全省各地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三规划两方案”,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在这种背景下,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海西战略实施的新任务和省会中心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来看,福州迫切需要创设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并努力促其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支撑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而带动闽东北一翼快速崛起。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着眼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于去年底在全市上下开展了大调研活动,通过集思广益,逐步明晰了福州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主攻方向,这就是借鉴国内先进城市设立新区的做法经验,积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高起点谋划对接平潭、面向台湾、辐射内陆的沿海新增长区域,也就是福州新区,使其成为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示范区、先行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同志对谋划设立福州新区高度重视,今年5月全市拉练检查期间就对此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启动相关调研和前期准备,同时要求市委办公厅、市委政研室着手准备相关资料、起草政策文件。随后又亲自向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和尤权书记、苏树林省长汇报规划设立福州新区的有关事宜,并书面向省委、省政府作了请示报告。5月以来,杨岳书记主持召开多场常委会、专题会议,召集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研究福州新区的总体构想和产业规划,对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提出重要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推动下,规划设立福州新区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7月4日,省发改委郑栅洁主任带领6个省直部门到我市调研福州新区情况,对福州新区建设提出要求,明确表示全力支持福州新区开放开发。
    根据市委的安排和杨书记的指示,市委政研室在徐启源秘书长的具体指导下,今年5月开始即着手起草关于福州新区建设的文件。起草组一方面认真消化吸收去年底全市大调研成果,另一方面注重研究学习已经获批的六个国家级新区的经验做法,于5月底形成了《意见》初稿。6月8日和25日,徐启源秘书长主持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的两场座谈会,对《意见》初稿进行讨论研究,会后修改形成了《意见》第二稿。7月初,起草组将《意见》稿印发市委常委、人大周主任、政协方主席以及市政府副市长征求意见,根据市领导意见,再次修改形成了《意见》第三稿。8月初,杨岳书记、杨益民市长和周宏副书记分别主持召开四场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市级老领导、专家学者、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负责人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对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看法建议;同时,按照杨岳书记的要求,起草组还将《意见》稿呈报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12个省直部门征求意见,起草组充分吸收各个方面的真知灼见,对《意见》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8月12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对《意见》稿进行了研究,同意将其提交市委十届六次全会讨论审议。
    二、《意见》的主要特点和框架内容
    《意见》紧密结合福州实际,着力凸显新区特色,在体现福州新区的“新”字上用足笔墨、做足文章:一是呼应重大决策。《意见》注重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呼应《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等。二是传承战略精髓。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弘扬的是“3820”工程的战略精髓,坚持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要求。《意见》里的定位、提法等都注重延续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有所深化、有所拓展。三是衔接相关规划。《意见》在提出重大目标、重点任务时,都较好地做到了与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海上福州”《意见》等相衔接。四是引领未来发展。坚持高端引领是新区发展的重要取向,因此《意见》始终突出高端引领、体现示范,强调要发展高端产业、提高发展水平,高品位、高标准、高水平、高效能推进新型城镇化,使新区建设在谋划之初就能够做到高起点、高站位、高规格。
    《意见》全文分为四大部分,共8000多字。
    第一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阐明了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阐明了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是《意见》的核心部分,主要部署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六大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一是着力强化前沿平台功能,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主要提出要提升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水平,构建便捷高效的直接往来枢纽,培育独具特色的交流交往品牌。二是着力发展高端产业,打造海西发展新增长区。主要提出要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高端服务业,全力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持续提高园区建设水平。三是着力加强对接,打造平潭开放开发的协作区。主要提出要积极推进福平产业协作,积极推动平潭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福平优质生活圈。四是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闽东北城市群的中心区。主要提出要高品位打造马尾新城、长乐航空新城、福清海港新城等重点区域,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水平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高效能带动区域发展等。五是着力建设“海上福州”,打造海峡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提出要建设南北两翼临港产业高地,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推进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建设等。六是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主要强调要完善生态体系,强化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等。
    第四部分提出了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保障措施,主要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和工作落实等方面,为新区建设提供强大组织保障,确保新区建设有序推进,确保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取得成效。
    三、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一)关于福州新区与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福州大都市区的关系问题
    福州新区位于福州沿江沿海开发地带,是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海西发展战略,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立足福州而规划建设的对接平潭、面向台湾、辐射内陆的沿海新增长区域,是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主攻方向,也是这个经济圈的核心区、示范区、先行区。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委、市政府制定“3820”工程时提出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布局的内容是:加快建设福马线、福厦线(福州段)两条开放走廊,形成以马尾开发区为前导,老市区为依托,以福清、长乐、平潭三县(市)为南翼,以郊区、闽侯、连江三县区为北翼,以罗源、闽清、永泰三县为后卫,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经济圈规划区域总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5,人口约340万,占当时全市人口的2/3。
    福州大都市区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部署,目的是以省会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涵盖周边县(市)和邻近地市,打造有着密切经济社会联系,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大都会区。具体范围包括福州五城区、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环罗源湾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宁德市、莆田市,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二)关于对接融入平潭开放开发问题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优惠政策的辐射源,福州新区是对接平潭的桥头堡,二者地理位置毗邻,合作空间潜力巨大。几年来,平潭开放开发突飞猛进,日益成为两岸先行先试的核心区。客观地看,平潭开放开发离不开福州的服务与支撑,综合实验功能也需要福州来放大和承接,如平潭规划的四条上岛通道均经过福清、长乐接入等;福州也亟需依托平潭这一平台,在服务和融入中实现突破和跨越,以更好地承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区域责任。将福州新区规划成为福州、平潭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协作区,有利于放大优惠政策的辐射范围,推进两地融合发展、连片繁荣。因此,《意见》把对接融入平潭开放开发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来写,对接省里即将出台的《“一岛两区”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与平潭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积极推进福平产业协作,探索建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共建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平潭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打造生活工作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福平优质生活圈。
    (本文为陈大强同志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 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起草说明》,标题为编者所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