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都市区: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部署,目的是以省会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涵盖周边县(市)和邻近地市,打造有着密切经济社会联系,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大都会区。具体范围包括福州五城区、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环罗源湾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宁德市、莆田市,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委、市政府制定“3820”工程时提出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布局的内容是:加快建设福马线、福厦线(福州段)两条开放走廊,形成以马尾开发区为前导,老市区为依托,以福清、长乐、平潭三县(市)为南翼,以郊区、闽侯、连江三县区为北翼,以罗源、闽清、永泰三县为后卫,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经济圈规划区域总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5,人口约340万,占当时全市人口的2/3。
福州新区:位于福州沿江沿海开发地带,以马尾新城为核心,涵盖从江阴半岛到罗源湾的福州沿江沿海开发地带,是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海西发展战咯,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立足福州而规划建设的对接平潭、面向台湾、辐射内陆的沿海新增长区域,是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主攻方向,也是这个经济圈的核心区、示范区、先行区。
马尾新城:跨越闽江口“三江六岸”,规划建设范围包括马尾区快安、马江、亭江、琅岐,仓山区城门、盖山,长乐市营前、潭头、文岭、梅花、湖南、金峰,连江县琯头等片区,总面积达740平方公里。马尾新城由“三江口组团”、“闽江口组团”及“闽江、乌龙江、马江生态廊道”共同构成。其中,三江口组团由中央服务区——时尚活力之岛、中央科技文化区——文化创意之港和中央休闲区——休闲宜居之湾组成,是连接闽江口组团和未来滨海新城组团的主枢纽。
临空经济区:范围为福州长乐机场周边约170平方公里,东、北面临海,西至东绕城高速,南至机场高速。包含湖南镇、梅花镇、文岭镇全域和漳港街道、金峰镇、潭头镇、鹤上镇部分地区。临空经济区定位为:海西经济区面向国际的门户枢纽,以临空高端制造业和临空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型综合产业新城。打造“两核三带”产业空间格局,其中,依托机场和漳港会展商务服务区形成“空港服务核”,依托金峰镇区形成“综合商贸居住服务核”;同时形成临空创意科技产业带、临空制造业产业带与滨海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带。
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以江镜华侨农场作为启动区,将渔平高速公路以南、江阴东港以东、港头山以西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并考虑部分填海,规划面积65.09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以海洋产业为主、生态环境优美的闽台合作示范产业区,重点发展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配套发展海洋服务产业,着力打造海洋新兴产业的集聚平台与科技创新平台,将建设成为海峡蓝色经济实验区的产业引领基地、生态型工业园区的示范基地、涉海产业和高端人才的集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