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仲裁委秘书处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结合仲裁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
一、坚持理论武装,打造学习型机关
(一)学习形式多元化。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通过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青年干部理论学习、谈心谈话等,以集中学习、宣讲授课、现场教学,以及党报党刊、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全程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学习教育常态化。以开展政治时事学习、仲裁业务培训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等为抓手,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开展先进典型学习教育,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定期开展“近邻党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以来深入共建社区围绕仲裁法律宣传、平安综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党员志愿活动22场次。
(三)学习教育长效化。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的探索实践、创新理念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新时代法制思想,以及全国仲裁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围绕机关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平安综治建设,以创促建、以创促改,推动福州仲裁业务工作不断提升。
二、坚持机制优化,打造服务型机关
(一)优化意识强服务。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以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在受理窗口和开庭时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设立秘书长信箱,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当事人。受理窗口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推广文明用语,制定规范的金融借款合同等一系列纠纷仲裁指引及《缺件告知通知书》。在全省率先纳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021年共计接听当事人通过12348热线来电咨询仲裁事项944件。2021年底入驻法务区,设立仲裁服务窗口。前往福州市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专项“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学习调研,查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不断改进长效化仲裁服务机制,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二)仲裁调解强服务。2020年以来,进一步加大案件受理前调解力度,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在2021年审结的1619件案件中,裁决结案963件,调解结案154件,撤回结案的270件,诉调结案(含自动履行)212件,受理前调解20件,调解撤回率合计达40.5%。尤其是注重物业等民生案件的调解,对物业服务合同及标的额在50000元以下的案件,组织双方进行受理前调解工作,调解成功的不收取费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助企纾困强服务。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践行“仲裁为民”宗旨,先后与省证券期货协会成立证券期货仲裁中心;在省知创平台福州软件园设立仲裁服务窗口;在省企联巡回法庭设立仲裁工作室;在省工商联、市侨联相关协会设立仲裁法律服务联络点,为企业搭建快捷、灵活、高效解决纠纷的服务平台。与福州市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福州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司法所建立173家福州仲裁调解工作站,将仲裁法律服务进一步延伸至基层。定期走进企业,为城投集团、金控集团等省市重点企业提供仲裁务实培训、咨询指导等服务。针对我省中小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经营难点和关注焦点,开展“仲裁线上微课”活动,帮助企业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创新型机关
(一)多元解纷见成效。进一步创新诉前案件委托仲裁调解机制,定期接收鼓楼、仓山等城区法院转来委托调解案件5899件,标的额25.89亿元;总处理数5654件;调解成功925件,占比24.16%,标的额2.5亿元;成功转化249件,占比6.5%,标的额1.25亿元;自动履行676件,占比17.66%,标的额1.3亿元,是全省仲裁机构中唯一实现诉仲对接的单位,受到了国家司法部、省司法厅以及福建省高级法院、福州市中级法院的高度赞赏。2021年8月,又与福州自贸区管委会、福州中院共同建立涉自贸区民商事纠纷诉调仲执一体化机制,并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二)数字赋能增活力。继2021年5月17日正式启用在线立案系统以来,不断加强和提升仲裁管理科学化水平,持续推进数字仲裁建设。2022年仲裁信息化系统新增远程庭审、远程合议、仲裁员培训活动直播、当事人在线案件自助查询等多项功能,为广大市民打造高效、专业、公正的智慧仲裁平台。针对案件事实较为清楚,证据材料较少,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大力推行线上庭审,大大提高了案件庭审效率,方便了当事人,降低了成本,符合目前的防疫形势,保障了当事人权益。
(三)仲裁送达集约化。为更好地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行仲裁文书集约送达服务,全省仲裁机构中尚属首例。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智慧调解仲裁、邮政业务信息系统协同运作,确保仲裁文书快速、准确、有效送达,全面打造仲裁文书送达工作集约化、送达服务高效化、送达场景智慧化、送达管理专业化的新模式。2022年4月实行集约“一站式”统一送达以来,通过邮政专递送达仲裁文书418件,极大压缩了仲裁送达工作时间,加快了办案的进程。
四、坚持机制优化,打造效能型机关
(一)健全机制提质效。进一步完善《仲裁规则》,健全仲裁庭审、合议、裁决、鉴定规范,简化办案流程,实行案件繁简分流,规范仲裁裁决文书制作,统一裁决尺度,形成了一套以“一规则、两指引”为主线,以提高办案质量,提高福仲公信力为目标的特色办案制度。坚持落实仲裁案件研究会议制度,2021年共召开21期案件研究会议专项研究案件81件。制定制仲裁员指定工作规则,对首席(独任)仲裁员的资格专业进行分类,指定流程作出明确规定,2021年共有329名仲裁员参与案件审理,仲裁员参审率达63%。
(二)强化审限防超期。为提升办案质效,加强案件管理监督,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审核提升质效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依托“智慧仲裁”信息化工作平台,加强对案件送达、组庭、鉴定、合议等各个节点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超期案件的增量。对于长期未结案件,要求办案秘书书面说明原因并提出结案计划和结案时间,进一步增强办案秘书审限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仲裁质效。
(三)“挂图作战”解积案。为加快办案进度、尽快消化存量案件,通过全面梳理、列表排查,进一步明确在办案件办理方式和结案时间,将积案清理工作进度作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审结力度。通过“挂图作战”,落实台账动态管理,审结一件销号一件,保障办案效能。在“挂图作战”专项行动中秘书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示范作用进一步突显,2021年共审结积案386件。
五、坚持从严治党,打造廉洁型机关
(一)强化仲裁政治属性。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两学一做”“红色领航”等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素养。2021年9月经市委批准成立秘书处党组,进一步强化了党对仲裁工作的全面领导。助力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在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评价中表现突出,相关经验获得国家发改委肯定并推广,2021年7月市政府专门下文通报表扬。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秘书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抗疫防疫,捐赠防疫物资。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案件审理工作的通知》,妥善处理受疫情影响正常履行的相关行业经济合同,充分发挥仲裁在多元化解决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二)筑牢清廉思想根基。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锻造一支公正、廉洁的仲裁工作队伍。党组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秘书处工作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对干部职工监督管理,坚持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廉政逐级谈话,并定期邀请纪检部门做廉政专题授课,推动廉政教育向全体工作人员全覆盖,牢固树立担当尽责和廉洁办案意识。建立健全舆情信息分析研判和处置机制,严格执行信息发布审批制度,加强福仲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的宣传教育。
(三)依法秉公廉洁用权。不断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干预仲裁活动和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尊重仲裁庭独立裁决的基础上,加强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庭的管理监督,坚持用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规范仲裁员和办案秘书行为,制定出台了仲裁员和办案秘书工作守则。在仲裁办案过程中严格执行仲裁员回避和保密声明制度,一案一签《仲裁员声明书》,防止和杜绝“ 人情案”“关系案”,时刻敲响廉政警钟,坚守廉洁本色,守住行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