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直机关妇工委在市直各有关单位开展“奋勇争先‘她’力量 巾帼担当走前列”身边的榜样推荐活动,现予以分批报道,通过展现宣传一批自强奋斗、不负韶华的优秀女性,引领市直机关广大妇女奋勇争先,担当作为,服务发展大局。
系统化推进,全面助力福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
林小凤
林小凤同志,2022年任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以来,致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标“奋勇争先落实年”专项行动重点工作任务要求,立足本职,实干担当。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动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发展稳步提速、比重提高,2024年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九地市第一名,三产增加值稳步增长,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先后获评2023年度福州市“招商落地深化攻坚行动”嘉奖、2022-2024年连续三年考核优秀。
初心不改,系统化推进各项工作进展
她在工作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草拟出台“三产提升”“三产奋勇争先”专项行动等方案。通过制定“实施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升三产发展能级”“压缩负增长面和负增长额”“持续开展纳统攻坚工作”“发挥市属国企引领产业链发展作用”“推动金融业稳中求进”“抓好商品房销售和增量政策落实工作”等12项组合措施,凝心聚力,全力推动三产各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指标逐年良性增长。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居全省首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九地市第一名。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58.9%,居历年最高位。同时,她善于调查研究,完成多项调研论文课题的撰写工作,其中《提升消费对福州发展支撑力的建议》获得市政府系统调研课题二等奖。
政策引导,培育壮大福州市商贸服务业主体规模
她深知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要学会问计于民,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因此经常下沉基层一线,找准企业纳统的难点、堵点,攻坚克难,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指标支撑力。从调研和企业走访活动中发现浙江、山东、广西、四川、江苏等近80%的省份已免征企事业单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以及因政策暂停兑现,福州市批发行业增长连续下挫,增速从两位数下降至12月的-3.1%等不利因素影响,为预防龙头批发企业搬迁苗头,营造批发行业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推动出台地方水利基金减免政策措施,及时调整修改福州市商贸服务业的政策,积极对应国家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政策修订力度与时俱进。近几年修订完成平台经济、服务业稳增长等政策,让政策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倍增效应,同时以政策为导向,引导企业提升发展的信心,每年均培育入库1000家以上纳入统一核算的商贸服务业的企业,不断培育壮大福州市商贸服务业主体规模,目前福州市纳入统一核算的商贸服务业规模居全省首位。
答疑解惑,助力福州市服务业转型升级
她紧密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干部进千企”等行动,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定期定人走访,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逐月跟踪商贸行业企业的运行情况,收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对接物流与供应链等服务业行业协会,定期开展大型平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问题,积极开展平台认定宣传、答疑工作,鼓励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利用数字化平台,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规模。2024年以来,新增认定永辉科技、美的智慧家居等市级平台企业36家,全市市级平台企业已超300多家,助力福州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力度积极兑现福州市各项优惠政策。三年来完成兑现的商贸服务业奖励超亿元,受惠商贸企业达5000家以上。
产业链供应融合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她积极推进福州市重点发展的16条产业链之一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的发展,规模每年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积极申报创建福州市列入全国供应链创新与示范城市工作,已于2022年获国家商务部通过。加大链主企业培育工作力度。立足福州优势产业及供应链软硬件基础设施现状,谋划制定了《福州市培育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链链主企业工作方案》,培育链主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供应链生态圈,打造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园,加快形成产购销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取得积极成效。
多措并举,三产新增长点全面开花
她认真研究一整套工作的推进方法,以期达到最优的工作成效。一是加强龙头引领。支持重点商贸服务业企业、供应链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链条企业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的购销供应链体系。二是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融资模式,国资集团权属企业福州榕投供应链公司按照“自有资金+金融机构授信+股东拆借”模式,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三是以“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为导向,聚焦旅游休闲、 现代物流、供应链、平台经济、电子商务、新型专业市场、软件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推动集聚区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集聚能力显著增强,辐射效应进一步呈现,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低空经济、海峡金融商务区等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 区,形成一区(县)一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体系,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园区载体。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工业园区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实现以主业为核心的跨行业融合发展,促进二三产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三产新增长点。